《黄帝阴符经》书名解
《黄帝阴符经》历称黄帝撰,故名《黄帝阴符经》。虽非黄帝撰,颇可为黄老学派内容的标志。其主要内容意义集中反映在“阴符”二字之中。
《阴符经》即是元始的《遁甲经》。何以故?按《遁甲符应经 . 总序》“古法,遁者隐也,幽隐之道;甲者仪也,谓六甲六仪,在有直符,天之贵神也;常隐于六戊之下,盖用兵机,通神明之德,故以遁甲为名。”由此可知,阴者隐也即遁也;符者直符,直符即指六甲也;六甲常隐游于六仪之下,故名曰:“遁甲”。所以说《阴符经》即《遁甲经》之秘,不只是书名能符其义,还可以从具体经文中系统证实,绝非牵强附会,更非偶合可能。
遁甲数术,其源也古,在历史长河中,不断发展完善,总结提高。其名称必随时变革,这是事理发展的必然规律。遁甲之术也不可能例外。其创作时期虽不一定真如各书所说,出自轩辕黄帝战蚩尤之时,当在八卦甲子发明以后。这是可以从其学说内容结构推证的。大约周秦时名“阴符”,汉魏时名“六甲”,晋唐宋元称“遁甲”,明清以来谓之“奇门遁甲”,或者有时称“奇门”,有时称“遁甲”,皆是指这一数术内容(另见拙稿《奇门遁甲基础知识》)。在爱好者长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凝聚了前人不少的智慧成果,遗留下了不少的《遁甲》专著,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。
《遁甲》术在实践运用的历史过程中,可能出现过往往偶中的事例,就不可能不流传出一些通过自觉或不自觉加工后的神奇传说,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。尽管如此,却不可轻视这一文化历史现象,不妨进行各种不同角度的探讨。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?有无实用价值?有什么学术意义?不妨弄个明白。
《阴符经》即是《遁甲经》的元始经笈,不为后世所知,多被误解作道家修炼之术的丹经,总是牵强附会,文不对题,断章取义,杂凑成文,不能全文贯通,首尾一气。今用“遁甲”揭其秘,一气贯注,层次井然,全文通畅,豁然冰释,乐与爱好者共赏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