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是复兴汉易的时代。清人解易著作十分丰富,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,其中内容和倾向都很复杂。清代易学主要有两派,一派以惠栋和张惠言为代表,倡导汉易。一派以焦循为代表,力图会通百家。惠栋著有《周易述》、《易汉学》、《易例》、《周易古义》等书,笃守汉易,不敢发挥,并且注重卦象的形成和变化,淡化《周易》的哲学价值。张惠言则专攻虞翻易学,著有《周易虞氏义》、《周易虞氏消息》、《虞氏易事》、《虞氏易言》等书,企图全面恢复虞氏易学。焦循则不然,他一方面依汉人解易的精神,注重象数文字训诂,另一方面又独辟蹊径,以建立新的易学体系。著有《易学三书》,即《易章句》、《易通释》和《易图略》,成为清代汉学易学的殿军。
对《河图》与八卦关系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,康熙年间的学者江永研易从朱熹之说,在《河洛精蕴》一书中对《河图》与八卦关系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。
从总体倾向来看,清代易学缺乏对哲学问题的探讨,对易学哲学的建树甚少,理论思维很薄弱,是古代易学哲学的衰落时期。